马贺年,男,76岁,中共党员,廊坊市国际花园社区居民。在廊坊,提到马贺年,很多人并不陌生。无论春夏秋冬,他总会头戴一顶党员志愿者的小红帽。他说:“要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”这些年,马贺年因为爱管“闲事”“小事”,被很多人称为“马管事儿”。为此,广阳区国际花园社区还专门为他做了一个“马管事儿”的宣传牌,号召居民向他学习。
关心少年成长 创办公益课堂
马贺年是一名退休教师,教过语文,也教过历史,多年担任班主任,他把自己35年的光阴献给了三尺讲台。退休后,他仍然放不下对教育事业的追求。2015年7月,马贺年捐资4万元,组织多名退休干部职工志愿者,在国际花园社区开办了校外辅导站,取名“4点钟幸福课堂”,开设国学和读报两门课程,免费招生,“开设国学课程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,告诉学生们不能忘记国学经典,开设读报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们跟上当今形势,与时代接轨。”马贺年说。“4点钟幸福课堂”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准时上课,每天都会有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来教课,来上课的学生大多是小学生,也有少数中学生。马贺年不光自筹资金为“4点钟幸福课堂”添置书柜,布置图片和标语,订阅多种青少年教育报刊杂志,还邀请退休老师、大学生志愿者、退休工人志愿者承担课外辅导班的辅导任务。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,他还自费印制了《孝经》《朱子家训》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弟子规》等书籍。
自制宣传报栏 服务社区居民
马贺年在社区自制阅报栏20版,在九州二村自制阅报栏20版,定期更换内容至今已经坚持了3年之久。每天上午,马贺年把当天的《廊坊日报》《廊坊都市报》贴在报栏的两侧,让廊坊人了解身边发生的事,报栏另外两侧张贴《河北日报》《人民日报》头版,剩下的报纸和《教育报》都放在一个小木箱子里,有人想看可以自己打开箱子翻阅,箱子没有上锁。早晨、中午附近餐馆买饭的人多,他就把报栏推到餐店门口;人们在小区广场健身的时候,他就把报栏推到小广场上,孩子们在广场上玩,还会大声朗读报纸上的段落;市区哪里有活动就把它拉到现场做公益宣传。《廊坊日报》刊登“五毛钱零食家长很无奈”一篇文章后,他结合管三小“关爱健康、拒绝零食”主题教育活动,把张贴建议书的报栏拉到学校门口,向学生家长宣传,同时向学校附近小卖店宣传不销售辣条、辣片、压片糖、口喷等食品。
八年疏导交通 弘扬志愿精神
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期,马贺年都会到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门前疏导交通,风雨无阻已经坚持了8年之久。一大街南外街是一条比较窄的小马路,向东是断头路,周围密布小区、商铺、培训班、幼儿园等人口密集单位,来往的车辆很多,道路经常拥堵不堪。他四处奔波,积极协调,最后,一大街南北外街的停车位统一由原来的横向车位变成斜向车位,车位数量也由30多个变成86个,双向行驶也改成了单向通行,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。孩子们上学安全了,接送孩子更加畅快了,周边商户也满意了,马贺年的“心痛”也解除了。
搭建城乡大舞台 共叙城乡文化情
马贺年每月工资5000元拿出3000元做志愿服务,16年总计花费57.6万元。他家平均每人留有15平方米住房,其余355平方米房产献给九州镇老年人健康活动中心和好孩子快乐班使用。2016年初,马贺年出资4万元,在国际花园社区及九州镇委的帮助下,在九州镇村民活动场上搭建了一个150平方米的文艺舞台,起名为“城乡文化志愿者文艺宣传舞台”,大舞台每月有两场大型演出,小型演出则天天有。别看城乡大舞台坐落在村里,但经过城乡文化志愿者的严格把关,节目的格调、品位都不低。大舞台的节目都以“爱祖国、爱家乡”为主题,充满正能量。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,演出水平的提高,主动要求参与演出的艺术团体不断增加,城乡共建氛围越发浓厚。周边群众越来越痴迷于大舞台,只要有时间,就会结伴来看节目。在节目正能量的影响下,乡风更文明,人与人之间更和谐。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在公益路上,马贺年用爱心和奉献温暖着他人,用快乐的笑容感染着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