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活动

“百年工艺”李氏笤帚苗手编技艺的传承与突破

时间:2020-08-17 10:51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  双手与简单的工具配合,背后承载的是传承百年的工艺,或勇于开拓创新,将经典发扬光大,或在艰难中苦苦支撑,于困境中将手艺传承。工艺之美与人生经历交织,先人智慧的奇巧与今人在繁华世界中的不断追寻,编制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。
       现代打扫卫生的笤帚和作为文化艺术品的工艺笤帚,其起源可追溯到宋代。北宋初年的宰相—吕端(幽州安次,现廊坊安次区人),就是这一工艺的创始人。上世纪初,安次区熊营村的李德环发现,这里的人们有种植高粱的传统。高粱杆质地柔韧,不易断裂,穗柄纤长,粗细均匀,适合加工成笤帚苗扎制笤帚。笤帚苗制品清洁耐用、物美价廉,草香味醇,受到了人们青睐与喜爱。笤帚苗编制这门手艺在李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,有130多年的历史。
       笤帚制作之前,要挑选收割好的金丝苗。先用剪刀剪下苗丝,按长度分成三到四类,根据不同长度制作不同的产品,剩下的挺杆儿纵向劈成0.3公分的笤帚米子待用。过去,制作是借助门框木棍等简单工具,用麻绳进行扎绑,后改为腰勒子,以脚蹬踹,手脚并用,用力缠绕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科技的发展,现在采用铁桩、滚轴、电磁感应出线等工具,省时省力。
       笤帚的编制,既是技艺的传承,也是灵感的闪耀。李家的笤帚苗手编技艺不断吸纳地方民族工艺和民族文化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步扎绑技法,即选料、浸泡、捆扎、成型、整形、晾晒六个步骤。
       传到第五代传承人李国存这里,更将笤帚的制作工艺发扬光大,高粱秸秆与彩线相得益彰,整体造型奇特精巧,蕴含了手工艺人匠心独具的设计,变成了使用与观赏兼具的文化艺术品。因为笤帚具有扫去前程曲折,生活从此顺利如意的寓意,可作为新婚嫁娶、小儿满月、乔迁或祝寿礼品赠送。由最早出于生活需要的目的,到后来赋予美好的祝愿,小小的笤帚便带有了文化和灵魂。
       心手相连,每一门手工技艺的背后,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,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,都凝聚着岁月与人生的坎坷沧桑。那些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,在李国存这样的创新青年手中,为古老的器物赋上了时代的气息与朝气蓬勃的青春。但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,十指灵动之间,都流淌着最精美的工艺、最真挚的坚持与传承。
 “中国马镇杯”第二届
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
最具网络人气奖投票来啦!
来为1号选手投上宝贵一票吧!
       作品介绍:
       该作品通身是由五十二个福字组成,数字52也是属于一个吉数。诗曰:草木逢春,雨过天晴,渡过难关,即获成功。该作品主色系为正红色,装饰了一些黑色的几何图形红色代表着吉祥,喜庆,热烈。象征吉祥的红色,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。几何图形是简化的方胜纹,运用小的矩形拼成了一个菱形,寓意吉祥同心相连,好运延续不断。这把笤帚创作的初心是扫除杂物,扫出吉祥,扫来好运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主管单位:中共安次区委宣传部
主办单位:安次区文明办 版权所有:安次区文明办
邮箱:anciquwenmingban@163.com 电话:0316-2389205 地址: 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2号
冀ICP备1900006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