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“语言”,蕴含着最原始的心灵故事,既可以传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,也会潜移默化的把自己想到的和体会到的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。绘画同时又是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反应,是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内心的矛盾、顾虑和创伤的强有力的工具,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,不同的线条、色彩和人物,显示着孩子的性格、气质、认知水平、兴趣爱好、心理变化以及当下的情绪特征等等。通过倾听这种特殊的“语言”,便能分析出孩子成长过程中积极因素和存在问题。
伴随新冠疫情的防控取得阶段性的胜利, 5月16日上午10点,安次区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特意举办了一场绘画心理团辅活动,运用《神奇魔法壶》的绘画,来分析孩子的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。
活动伊始,安次区未成年人校外辅导站的负责人宁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以“心手相连”的热身游戏开场。孩子们细心的听着指导语,在游戏的专注中提升着动作的反应速度,在笑逐颜开里拉近了彼此的关系,为《神奇魔法壶》的绘画奠定了一个安全自信的氛围。
伴着老师的指导语: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想象——你走在路上,突然,出现了一个魔法师,把你抓住并放进了一个充满魔法的壶里。请你根据这个场景在左上的格子里画第一幅画……
大约半小时过去了,孩子们陆续画完四幅画,画面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向:从被抓进壶内一开始的害怕、迷茫、紧张,到陷入深深的思索。被困壶内的一天一夜中,有的孩子透过魔法壶渴盼家人的关注支持,有的则默默承受着压力,希望能早日走出困境。不知过了多久,阳光照了进来,有的孩子跳出魔法壶并把魔法师关进壶里,有的孩子则迎着阳光寻求新的契机。一年过去了,有的孩子逃离魔法壶与家人团聚,有的孩子与朋友一起过春节,而魔法师则在壶里哀求着放他出去。当然,也会有些孩子的画面上体现出深深的无力感,无处突围,并逐渐在浓重的涂抹里失去了动力。
在孩子们的逐个分享阶段,指导老师即从认知模式、行为模式、情绪模式、意志力模式四个维度,与孩子们共同解读自己画中的“魔法壶”。也通过欣赏别人的画,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,看到更多的选择和资源。
最后,孩子们用一句话表达此次活动的收获:
遇到困难要积极寻求帮助,不逃避,不退缩。
不是所有的魔法师都是坏人,学会沟通,也许我们是朋友。
虽然有困难,难以完全信任,我却学会了把握希望不放弃,就能最终突破困境。
我是勇敢者,我一定可以战胜魔法师。
我相信家人一定会帮我,我不紧张,我在壶里一样可以做饭,看电视,我肯定能出去。
虽然我做不到,但我明白要去直面悲伤,我其实是有力量的。
我有担心,但太阳照进来了,我拥有了星钻,我可以随时出入魔法壶。
注:《神奇魔法壶》各个要素是有象征意义的。其中,魔法师象征超有能力的人,是操控者的象征。壶象征困境,也就是心理的限制和束缚。而画者本人则是被操控者,被困在者。通过一副四格的“连环画”,监测孩子们面对困境时的情绪反应、心态和行动模式,实现更好的自我觉察。实际上绘画心理分析对绘画质量本身没有多大要求,不是一定要画的多像,也不是一定要画的多好,也不一定非要涂色。因为绘画心理分析不是绘画比赛,不是以技巧论英雄的而是更重视绘画的布局、线条、内容和作画的过程。通过孩子对自己魔法壶的分享,对应观照他的应对模式。
与孩子们的《神奇魔法壶》绘画心理团辅的同时,在另一间咨询室内,受邀特意从固安赶来的催眠师李珍臻老师为家长们用渐进式放松法,从头到脚逐个部位进行放松,引领大家进入舒适放松的内在体验,最后用水晶球暗示的方式给家长们注入了新能量。放松过后,家长们在一起畅聊感受,通过对催眠技术的进一步学习了解,逐渐缓解释放疫情以来的压力和各种躯体不适。
整个活动结束后,家长们纷纷围在宁凌昀老师身旁,热切的询问孩子情况。宁老师都报以耐心细致指导讲解,并建议家长们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进行陪伴和养育。